氧化沟的五种工艺类型
一、卡鲁塞尔氧化沟。
1967年,荷兰的DHV公司开发了Carrousel氧化沟。其研制目的是使混合液在较深的氧化沟渠中充分混合,并能保持较高的输出效率,从而克服小型氧化沟深度较浅、混合效果差等缺点。目前,世界上已有850多个Carrousel氧化沟系统正在运行中,实践证明,该工艺具有投资少、处理效率高、可靠性好、管理方便、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。Carousel氧化沟采用立式表曝机,曝气机安装在沟的一端,从而形成了接近曝气机下游的富氧区和上游的缺氧区,有利于生物絮凝,使活性污泥容易沉降,设计有效水深4.0-4.5m,沟的流速0.3m/s,BOD的去除率可达95%,除磷效率可达90%,如投加铁盐,除磷效率可达95%。
Orbal氧化沟简称同心圆形,也是分建式,有单独的二次沉淀池,采用转盘曝气,沟深较大,脱氮效果较好,但除磷效果不够好,需要在除磷前加厌氧池。应用多由椭圆形三环组成,三环采用不同的DO(如外环为0,中环为1,内环为2),有利于脱氮除磷。转盘曝气,水深一般在4.0-4.5m之间,动力效率接近转刷。各种氧化沟工艺的运行模式和特点。
三、Pasveer氧化沟。
Pasveer(Pasveer)氧化沟是早期开发的一种氧化沟形式,属于第一代氧化沟,首先用于处理村镇污水,间歇运行,然后发展成连续运行,有分建的沉淀池。氧化沟为跑道形沟渠,沟渠上安装一个或多个曝气器,以促进混合液在沟渠中循环流动,主要采用水平卧式曝气转刷。

四、综合氧化沟
也称为合建式氧化沟(IntegralCombinedOxidationDitches),是指集曝气、沉淀、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于一体,不需要建造单独的二次沉淀池的氧化沟。该氧化沟设有专用的固液分离装置和措施。既是连续出水,又是合建式,无需更换功能,理论上最经济合理,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。
五、交替氧化沟(phasedIsolationDitch)
交替氧化沟是SBR工艺与传统氧化沟工艺相结合的结果,于20世纪70年代在丹麦发展起来。目前主要使用三种交替氧化沟:DE型、T型和VR型。交替氧化沟可采用Bio-Denitro、Bio-Denipho等脱氮除磷工艺。
1.DE型、T型氧化沟脱氮工艺。
DE型氧化沟为双沟系统,T型氧化沟为三沟系统,其运行方式相似,均通过配水井切换水流方向、堰门开关和曝气转刷调速,在沟内创造交替硝化反硝化条件,达到脱氮的目的。区别在于,DE型氧化沟系统由二次沉淀池和氧化沟组成,并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:T型氧化沟两侧的沟轮流作为沉淀池。
2.VR氧化沟脱氮工艺。
虚拟现实氧化沟就像一条普通的环形跑道,中央有一个小岛的直壁结构,氧化沟分为两个相当大的部分,其水平形式如反向英文字母C,污水处理通过两个拍门和两个出流堰交替开关,实现连续、恒水运行。

三、交替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。
交替氧化沟脱氮效果好,但除磷效果非常有限。为了达到除磷的目的,通常在氧化沟前设置相应的厌氧区或独立结构,或者改变其运行模式。根据国内外实际操作经验,只要操作得当,脱氮除磷工艺可以达到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。